我的網誌清單

林本源租館


歷史背景
林本源租館??? 沒錯…就是那個曾為台灣五大家族之一的板橋林家!!!
板橋林家在清領時期便以米業發跡,開臺祖林應寅於清朝乾隆49年(1784年)
攜長子林平侯渡海來臺灣於臺北新莊落腳。

林平侯後來經營米業、鹽業,在林爽文事件中物價暴漲因而糶米致富,並且捐
官入仕,曾任新竹縣丞、後升廣西柳州知府,後辭官專心營利,又因新莊泉州
人聲勢太盛,舉家遷居桃園大溪。

平侯遺囑死後取「飲水本思源」之義將家產分為「飲記」、「水記」、「本記」
、「思記」、「源記」五記,分別給林國棟、林國仁、林國華、林國英與林國芳
五個兒子及其後代(長子林國棟早逝,「飲」商記由本記林國華之子林維讓兼祧
承擔)。

其中分得「本記」、「源記」兩部分的林國華與林國芳為同母兄弟,將其商記合
併為「林本源」,遷居臺北板橋,就是今日所稱的林本源家族。其居住的大厝旁
所興建,供內眷休閒觀翫之後花園(即板橋林家花園)富麗堂皇,現在是板橋地
區最負盛名的古蹟與觀光勝地。林本源一族至今仍有不少後裔在板橋一帶居住。
以上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圖片來源:宜蘭縣史館 約1954年拍攝


即然是以米業為生,自然林家也在台灣各地購得不少土地,也包括宜蘭
再將農地予當地佃農耕作,定期來宜蘭收取田租,於是便在五結及頭城兩地設立
租館。本租館據現任地主之一表示,原租館範圍由南北向由盧宅與小白宮間圍牆
至民峰路,東西向約慶安堂至盧宅前池塘,皆為租館範圍。(據探子回報…應該更
大,本租館附近早期都為林家土地)

至於頭城林本源租館始建何時並無切確的時間,只能推論是約清領末期18??左右
目前僅存正廳,其它建築已不復當年的樣貌。目前本租館已非林家所有,由頭城
在地人與林家協商後買下。

但小編大膽的假設與理解,此時林家"源"記之"林維源(林平侯之孫),最有可能為
林本源租館的起造人年代。茲因劉銘傳轉任台灣巡撫,但撫墾需要大筆經費,在
劉銘傳勸捐下,林維源慨捐五十萬兩,因此朝廷予破格敘獎,除了向士紳勸捐外
,還必須開山撫番,擴大殖產的基礎。1886年劉銘傳任林維源為全台撫墾大臣,
設全台撫墾局,劉銘傳的「剿番」行動,林維源甚至還隨行。

捐了這麼多錢做了這麼多事,你說說…清庭怎麼可能沒有任何回饋予林維源呢?
所以小編認為…林家之所以在宜蘭這麼多土地應該也是跟劉銘傳撫墾有關係。

板橋林家早期除了捐資撫墾及鋪設淡蘭古道以利商業貿易往來外,還積極從事米
鹽、水利及樟腦業,必竟早期頭城(頭圍)昔日的河港貿易興盛,在台灣佔有舉足
輕重的角色。但如同先前文中所述…林本源租館為板橋林家收租之用的辨公場所
早期前方整片更是林家的土地,雖然並無文獻記載盧宅前池塘於何時便存在
依目前林本源租館的位置來判斷,盧宅前池塘在清代便早已存在,林家才會將
倉庫及租館皆設立於此。

但直至1883年(清光緒9年)烏石港堵塞後頭圍市街發展曾一度停止,但在1885年
(清光緒11年)在大坑罟南邊(靠近竹安河口附近)又有一港口形成,頭圍港又重回
河港貿易的舞台。(注意:頭圍港與烏石港並不相同,早期頭圍港於日治初期的範
圍,大約從南門土地公廟東邊方向起,北至麥當勞一帶。小編發現很多人都會搞
混,更認為盧宅池塘就是舊頭圍港。錯錯錯…以前範圍可是更大呢!!!)
有興趣可以參照 頭圍港遺址

清領時期→日治時期,雖因河港受天災影響,頭城林本源租館仍是保持正常運作
而現今的"頭城鎮農會"前身「頭圍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在大正8年(1919)籌設
而農會便是創立於林本源租館,由李皆然等頭圍士倡組成立「頭圍信用組合」。
借用租館至到大正15年(1926)

圖片來源:連雅堂序 人文薈萃
日治時期後河直到1924年又一大水沖刷,頭城河港貿易完全失去功能。但同時
頭城驛至台北的鐵路通車,此時完全取代頭城的河港時代。同一時間頭圍驛及
行政機關設立,商街由和平街轉移日治時期開闢的開蘭路。


日本駐防在頭圍港的守備隊長陸軍步兵中佐兒玉如忠在
1896年8月所撰稿出版的"宜蘭の木枯"可略知一二當年的範圍
資料來源: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73623

外框處為日治初期範圍,內紅框處為租館現存範圍
長這麼大第一次進去看,以下照片由我負責與地主閒聊,木本設計李大哥負責
專心拍照。歷經這麼多年能抵過宜蘭的颱風與多雨的古厝,真的不多見了。
租館為閩南式建築,雖僅為租館使用,但租館也算建造的別有用心。

有時候我們只能從小細節去判斷房子的年代了,磚塊也是方式之一

早期為了讓屋柱底部不容易腐壞,自古以來便用基石,此處的基石非常簡樸
古厝的額枋雕花精美到不行

所謂的 雕樑畫棟 也沒在客氣的,帶點雜草更顯古厝的荒蕪
一平一順斗子砌,租館每個細節都是下重本

如果沒錯這種窗叫 柳條窗,以透光透氣木製為主要目的,不像外牆需要防禦功能
這扇簡易福州門早期也應該為木製,可能後期被金屬製所取代。

門楣上方正的二個陽刻似官印,左邊雕竹子與鹿,與台語的"得祿"發音相近
,而右邊的門印有鶴與松表示延年益壽之意



蟲兒呀…手下留情呀,別再吃了
最後…由於現況為私人住宅使用,週邊又為民宅起居,請靜靜觀賞
不要造成住戶生活起居的困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