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網誌清單

二戰頭圍堡


1941年12/8號,日本未宣戰偷襲珍珠港,自此揭開太平洋戰爭的序幕。

初期日軍在各種奇襲下,各地戰果屢屢告捷,陸陸續續攻佔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太平洋各島嶼。但自1942年6月號中途島海戰大敗後,日軍開始節節敗退。而後於1944年左右便開始著手進行"全島要塞化"的軍事防禦設施。因此…自1943~1945年開始大規模的軍事防禦設施計畫。由於該相關資料小編如果詳盡介紹,應該可以寫好幾本論文吧,所以…我就針對頭城做簡單資料收集與分享。

頭圍庄人前線作戰
在1937年早期日本徵用台灣人從軍(又稱軍夫)主要是從事雜役、醫護、翻譯…等後勤工作,但到了1942年後,日本人需要大量的軍力,便開始別無選擇開始徵招台灣志願兵上戰場作戰,而當時的頭圍庄也有多人分批參軍。

依照日本人傳統習慣,不論各種祈福活動,都會到神社祈願等活動,就如同我們上廟裡拜拜一樣。沒錯…頭城是曾經有神社的,但在國民政府來台後,大部份已經被摧毀或改建了。如下圖所示頭圍這篇報導屬於公校內之小型神社,至於內容寫什麼....呃…自己猜吧,日文小編完全不行。但據小編田調訪查,過去頭城至少有二座以上的大大小小的神社。朴子陳大哥在聊到神社時有提到,當時作戰前會至神社前參拜,以祈能活著歸來。但若不幸戰死靈魂也會回歸至神社。所以現時台灣神社幾乎都是聚陰之地,更甚者…至今能聽到當時日軍在神社前操練的聲音。(以上資訊來自於朴子陳俊哲大哥解說朴子神社的故事。)

資料來源:宜蘭縣史館 1940年(昭和15年11/3日)

資料來源:宜蘭縣史館 1941年(昭和16年12/12日)


資料來源:宜蘭縣史館 1942年(昭和17年2/5日)
資料來源:宜蘭縣史館 1942年(昭和17年2/9日)

戰略與防禦工事
由於台灣在太平洋戰爭裡位置特殊,宜蘭地區在太平洋戰爭時期,也有著相當重要的戰略地位,特別是宜蘭市與員山一帶的飛行機場基地,為後期太平洋戰爭裡,神風特攻隊飛機起降的主要飛行基地之一。(台中、台南、新竹、宜蘭等四地),主要派往硫磺島、沖繩島等太平洋地區參與戰役,呃…不過…我偏偏只要講頭城鎮內的故事,所以對於神風特攻隊有興趣可直接至員山機堡找楊堡主作詳細探討,那裡有精彩的文獻與介紹。

資料來源:日本國立文書館亞洲歷史資料中心

如前言所載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日軍失利後盟軍趁勝追擊。日軍一步步退守太平洋各島嶼,為免日本本島受到更大的威脅與因應美軍登台的可能性,便開始了一連串的築城計畫,於全台14處地點實施"全島要塞化"。而宜蘭海岸線長沙灘,又鄰近台北,日軍擔心引起美軍登陸的可能性。於是開始大量徵調外來民工、公工、學徒兵…等,北從頭城至蘇澳的沿海與山區一帶,蓋機場、軍事碉堡及坑道,在宜蘭縣各地四處建立防禦軍事設施。

在那個時空下的台灣人民,家中只要有金屬、鐵器、糧食…等,幾乎都要支援作戰前線,就連當時社會地位崇高的頭城盧宅也不例外。至今你還能看到他們外牆的鐵窗被拆除下來的痕跡。(現藍色窗框是戰後才加上去的)


頭城盧宅外牆被拆除的鐵窗痕跡(窗框上下的黑點點)

慶元宮旁的民宅

大福碉堡內,用輕便車軌道拿來充作建材
頭城鎮內主要有"海線"及"山線"多座軍事機槍堡,海線主要針對敵軍登陸前的防禦,山線為敵軍登陸後的最後作戰防禦。頭城鎮海岸線之機槍堡群一路由石城海岸向南至竹安河口,在頭城境內不論日軍或國軍所造,目前尚存多座機槍堡。海岸線主要集中於烏石港一帶散落十來座機槍堡與防空壕(包括國軍所造),山線一帶主要於金面山一帶,除了機槍堡外在金面山體內尚存有軍事坑道(後期國軍亦有接收改造)。但據耆老所述,早期的碉堡更多,只是在後期漸漸被工程或道路拓寬所毀壞。例如頭城鎮大坑里沿海,早期約有四、五座,目前一座未存。以下…小編盡力以頭城尚存之碉堡與大家分享。

小編父親憑著小時候即有的印象,被小編慫恿到森林裡找機槍堡,他印象中有三、四座,但我們只找到其中一座,其它幾顆太深入叢林,只穿夾腳托的小編只好作羆。這顆被樹完全包起來的便是機槍堡,由於多人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小編把它列入年代不明,但國軍所造機率比較大。
頭城海水浴場森林內-年代不明

頭城海水浴場森林內 - 年代:不明

外澳北堤步道旁 - 年代:日治

蘭博旁 - 年代:應為戰後國軍
烏石港區旁 - 年代:應為戰後國軍
以下這頭上一堆草的機槍堡,建造的比較隨意,有可能為國軍在國共內戰時期的野戰工事,但也有可能為日軍後期資源匱乏下的臨時打造的產物,由於資料有限,還是以年代不明比較保險一點。但小編所看過的碉堡手法裡,日軍所造的機率並不高。
烏石港區旁 - 年代:應為戰後國軍

烏石港區旁 - 年代:應為戰後國軍

烏石港區旁 - 年代:應為戰後國軍



烏石港區旁 - 年代:應為戰後國軍

烏石港區旁 - 年代:應為戰後國軍

烏石港區旁 - 年代:應為戰後國軍

烏石港區旁 - 年代:應為戰後國軍

已損毀的機槍堡,烏石港區旁 - 年代:不明

已損毀的機槍堡,烏石港區旁 - 年代:不明
除了軍事用之碉堡外,尚有少數防空壕。此防空壕為現今95歲陳姓地主年少時與日本人一起蓋的,空襲時附近鄰居都會躲進此防空壕,咱家奶奶年輕時也在這裡躲過空襲。日治後期,官方明訂只要是公共場所旁,皆需附建防空壕以備躲空襲使用,以前像電影院、市役所、大眾場所隨處可見,但目前所存無幾了。

大坑里河堤旁 - 年代:日治
以下這座九成以上埋在土裡,只冒出個小頭實在無法看清全貌,但依此所見應該也是防空壕。因為此款和新月廣場及幾米廣場那二座還滿雷同的。
烏石港區旁 - 年代:不明

新月廣場旁的防空壕-年代:應為戰後國軍
金面山坑道機槍堡 - 年代:日治

金面山坑道旁砲堡 - 年代:應為戰後國軍

金面山邊機槍堡 - 年代:日治

已被拆除一半的金面山邊機槍堡 - 年代:日治
除了軍方打造之碉堡外,民間也有不少自行搭建的防空用途為主的防空壕,但據小編在頭城的田野調查,民間搭建不堅固反而容易倒塌造成事故,所以大部份的人還是以跑進民家或竹林裡、山上避難,但如果住在城內還是會民家或就近的防空壕為主。




米機空襲
美軍空襲受創最嚴重還是高雄岡山地區,可能約有上萬人傷亡,大台北地區約有3000人左右的傷亡。在宜蘭部份,自從美軍第一次於1943年11月25空襲新竹飛行基地以來,宜蘭就陸陸續續有零星的美軍空襲。早期還會以軍事基地或飛行基地或重大設施為轟炸目標,但到後期便開始無差別式的攻擊與低空掃射。特別是1945年5月31日的宜蘭大爆擊,美軍從早上10點至11點之間機種為B-24。機隊為4架編制成一隊呈低空轟炸及掃射,光在宜蘭市區裡便造成上百人的傷亡。頭城地區傷亡數據暫不可考,但全宜蘭死亡人數約略在300人有譜。(由於當時日本政府並未公佈實際傷亡人數,以上數據僅以民間推算)


B-24M轟炸機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片來源:美國國家檔案NARA
到處找資料,我已經忘了這張圖是那裡抓來的,有看到再補上來源

台灣歷年來因為政治關係,大部份對美國空襲還是一知半解,甚至還被誤導空襲是日軍空襲台灣,(迷音…當時台灣是日本殖民地,日本人會空襲自己的領地???哩是北七嗎???)。不過真的是天佑臺灣,最後美國使用"跳島戰術",收復一個島嶼跳過(略過)一個島嶼,再收復下一個島嶼。用孤立日軍後援補給,加快收復進度。加上台灣島相對大又難攻,在人員作戰難度與人員傷亡考量下,台灣島一開始就不被美軍列入考慮,最後美軍直接略過台灣攻擊沖繩島。

跳島戰術 Island Hopping - World War II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而沖繩島之戰也是二戰以來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此戰役造成美軍2.2萬;日軍9.5萬陣亡或失蹤,沖繩平民總數約29萬,但約10~15萬人死亡或失蹤。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玉音放送"終戰詔書"時,島上存活的日本軍人發狂的拉著沖繩百姓一起陪葬,其中一半以上的百姓還是死在日軍手上。細節請參閱"沖繩島戰役"

也正因為台灣島只遭受盟軍空襲並未登陸,未把台灣島推上一級戰場裡,所以台灣各地的二戰時期遺留下來的遺跡才能完整的保存下來,雖然一部份因為各項因素不復存在,但目前留下來的這些碉堡群,更甚成為現今日本學者與文史工作者考察二戰的選項之一。

以上分享若理解有誤或參考錯誤,歡迎留言交流指正…謝謝


日軍作戰計畫 資料來源:日本國立文書館亞洲歷史資料中心


日軍戰鬥經過 資料來源:日本國立文書館亞洲歷史資料中心

日軍戰後報告 資料來源:日本國立文書館亞洲歷史資料中心

美軍空投心戰文宣之一(日文正面) 資料來源:美國空軍歷史研究部AFHRA

美軍空投心戰文宣之一(中文背面) 資料來源:美國空軍歷史研究部AFHR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