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網誌清單

奉獻天使-羅文思

 

一開始準備寫這個網站,在編輯"在地藝術家"這個專題時,小編就一直堅持著…專題人物一定必需是"宜蘭頭城人",所以…便著力尋找頭城在地的藝術家為主。偶然之間我在FB網頁裡看到有關羅文思神父離開台灣,即將回到荷蘭的新聞,在短暫的網路爬文後,我毫不思索的決定,他比任何一個人,更有資格稱為台灣人、頭城人,然而…他來自荷蘭。

我無法想像有一個人在西元1963年最青春年華的27歲隻身來到台灣,而且是在宜蘭當年醫療貧乏的小鄉鎮。現在...他84歲,為宜蘭這塊土地奉獻了近55年。他認為「不能繼續照顧人,不願成為臺灣人的負擔」所以他決定再度"離鄉"返回荷蘭。

在50年前的台灣有小兒麻痺症的患者,於是…他建立了文聲復建院。現在的台灣老人照護中心不足,於是…在他手中"聖方濟老人長期照顧中心"又誕生了。捫心自問…雖然自小成長在這塊養育我們土地上,但大部份的人卻無法戰勝"利己"的決擇。
深深感謝…為這塊土地默默付出你我

以下提供相關資訊,讓我們一起把這樣的大愛延續下去
聖方濟老人長期照顧中心
郵政劃撥帳號:19642596
戶名:白永恩神父社會福利基金會 (請註明:支持聖方濟)


                
影片來源:聖方濟長照中心



 









以下文章作者:白永恩神父基金會編輯部
為了幫助孤貧的無依長者有一個遮風蔽雨的新家,最近聖方濟安老院的神師羅文思神父成為募款的代言人,不斷懇請大家以行動支持安老院重建,一口道地宜蘭腔的台語令許多人驚嘆不已。荷蘭籍的羅神父說,「現在連暝夢嘛是講台語啦!」

但回想1963年來台傳教,為了與居民的溝通,到新竹學習台語的過程,他皺起眉頭說,「台語勁歹學!」荷蘭籍的羅神父進修院時學拉丁語、徳語、法語,自認為學語文不是難事,但學台語讓他一度想放棄,他清楚記得第一次彌撒講道1分鐘就講不下去,慢慢的進步到3分鐘,可以講10分鐘時教友都鼓掌叫好!

27歲離開家鄉,來台已超過半世紀的羅神父長年在宜蘭頭城、礁溪傳教,在福傳過程中看見偏鄉農漁村貧窮、物資匱乏,為了增加漁民收入,1966年他成立「頭城海星漁業生產互助會」,並遊說荷蘭政府資助,打造4艘舢舨船與2艘變速漁船,提供漁民使用;1968年在天主堂旁蓋學生活動中心,供學生課後讀書並開班協助婦女訓練副業能力。

那個年代,臺灣醫療品質落後,小兒麻痺症肆虐,侵襲不少無辜幼童,民智未開的社會對小兒麻痺孩童多有排斥,鄉間不少窮困又不明就裡的父母,放任孩子四肢萎縮變形,喪失復健與學習的機會。為了幫助這些小兒麻痺孩童,1971年羅神父、白永恩神父與當時頭城的衛宗賢神父〈聖方濟安老院創辦人〉,以及三位仁愛會修女,在礁溪成立了文聲復健院,提供小兒麻痺患者居住、復健。羅神父挨家挨戶訪查、與家長溝通,讓這些孩子能夠受治療,曾經他一次帶5-6個孩子搭頭班火車從礁溪到台北,出了火車站計程車司機因短程拒載,他有的牽、有的揹到台大醫院,旁人看了不忍心地問他,「這攏是你的囝仔?」他說,「是,都是我的囝仔!」一陣嘆息聲「你哪ㄟ這歹命!」談起過往,年近80歲的羅神父依然精神奕奕,他記得當年計程車起跳是6塊,醫院掛號費大約6-10塊左右,復健院的孩子來來去去超過1000多名,神父看著整理得井然有序的老照片,多數他還叫得出名字。

一年多前在宜蘭縣長林聰賢頒贈羅神父榮譽縣民證的典禮上,當年受到神父幫助現已50多歲的吳建明,帶著家人一起來祝賀,他說,自己出生後便罹患小兒麻痺,10歲時他因行動不便在街頭爬行,正巧被神父遇見,神父立刻協助他治療,並帶去台大醫院手術,給他完整的教育。他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小兒麻痺復健過程艱辛,當時為了方便行走,會撐柺杖,但神父要他們學習獨立,把柺杖一一收起,要他們學著以自己的雙腳大步前行,雖然過程備極辛苦,但現在回想起來很值得。

羅神父說,選擇來台灣是希望傳達主耶穌基督「愛人如己」的精神與福音,他感謝天主給他機會 幫助無助的人可以重新點燃生命的希望,不過他說,50多年的工作並不是自己一個人的功勞,是靠著眾人的鼓勵與幫忙才有今天,他強調,「團結一致很重要,做事情也才能成功。」因此,看著頭城教堂旁的聖方濟安老院建築物老舊龜裂似危樓,連一座上二樓的電梯都沒有,老人全靠工作人員揹上揹下,多年來擔任神師,默默服務的羅神父第一次挺身呼籲,請大家支持聖方濟安老院重建,讓這些孤貧的弱勢老人家,能夠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享有家的溫暖與關懷。雖然工程經費很龐大,但是,積沙成塔、滴水成河,用每一個小小的付出,成就大夢想,羅神父相信,天主必會祝福這項工程順利完成。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