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網誌清單

烏石港 (蛤仔難港)


烏石港 (蛤仔難港)

歷史背景
清治前至日治初期的蘭陽平原,是一個以水路交通為主的時代,蘭陽平原溪北
地區水路網絡的咽喉就是現今的烏石港,也是清領時期東台灣唯一的「正口」。
烏石港灣內有塊巨大的黑礁石而得名"烏石港",本名稱由於欠缺文獻記載,只知
最早的記載是在清領時期1807年楊廷理寫下"丁卯九日錫口道中"一首詩裡出現,
這是最早以烏石港為名的文獻記載。


在清朝統治宜蘭前身稱為為~"蛤仔難",此為平埔族漢譯之稱呼,清朝於1810年開始
才將宜蘭納入版圖,請楊廷理籌辦設治事宜,設廳治於今宜蘭市(五圍),圖中可清楚
看到,當年清朝所繪制的地圖,蛤仔難早己存在。

並於康熙年間的"台灣輿圖"寫有蛤仔灘共參拾陸社在此山後,至北港社(今台北南港北
邊原住民部落)水路參日,南港社(台北南港地區)至蛤仔灘貮日。由此可見兩地在此之
前已互有往來,且荷蘭人Valentijn 1726年所繪制之"福爾摩沙島圖",其中亦清楚標示
出蛤仔難港的存在。此為"蛤仔灘港"最早的文史記錄。

宜蘭的平埔原住民本為善於航海的民族,由近年發現於南澳的漢本遺址,距今約900年
至2000年前左右,共三個不同時期的文化層。出土的物件包含了玉器、陶器、石器、
金箔、瑪瑙、骨角器與玻璃珠、另外還發現了三件從中國貿易而來的青銅器。

小編:平埔族是泛指"平地原住民"並非單一種族,宜蘭縣境內除了噶瑪蘭族外,還有
其它來自西部或北部、南部等四面八方的平地原住民。噶瑪蘭族與凱達格蘭族系出
同源,大約於1000年前抵達宜蘭地區。


早期的烏石港為現今蘭陽溪支流(舊稱:西勢大溪)的出海口,其中有一條南北狹長的
河道可連結至宜蘭市,河道更甚可連結至員山大湖、清溝、內城一帶,貨物進出便
由小船由頭城直通至宜蘭市。

烏石港另有別名"西港"之稱呼。因為在溪南利澤簡一帶有另一座港口"加禮宛港"
成為宜蘭溪南重要的貨物集散地,也造成了利澤簡的商業繁榮,但烏石港還是東部
最大的往來的主要港口。直到西勢大溪改道,由現今廍後的東港取代其地位。



全盛時期,東北角一帶的民生物資都由此進出,當年來自江浙的「北船」、閩澳
的「南船」、漳州、泉州、惠州的「唐山船」、雞籠、艋舺的「彭仔船」等商船
雲集的盛況,1825年也嬴得通判 烏竹芳寫下『石港春帆』的美稱,被列為蘭陽八
景之一。


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漳州人林漢生率眾進入宜蘭平原開墾,侵略原住民領土,
因此旋遭臺灣原住民出草抵禦,拓墾失敗。
1762年(清乾隆27年)。陳仁壽、陳和尚等陳氏家族二十餘人從福建省漳州府佛
曇鎮大坑村渡海來台留駐頭城大坑里,部份族人蘇澳定居,故兩地均稱為大坑罟。
1776年(乾隆41年),林元旻由烏石港北邊的河流上溯,成功入墾淇武蘭。
1796年(嘉慶元年),吳沙經由三貂角由山路步行至頭城,但開墾失敗退回三貂角
1797年(嘉慶二年),原住民流行天花,病死甚眾。吳沙能漢方,乃主動醫治原住
民,終得原住民信任,入蘭開墾。
(小編:慶元宮官方資訊立廟為1796年始建,但廟方不論立柱落款或文物皆無法証明
,且常理判斷當年漢人直至年1797年才確認留墾頭城,所以這段資訊有待考証。
1826年(道光6年),烏石港(舊港)開港。
1878年山洪爆發,造成出海口南移,改由現今的竹安河口(打馬煙)出海。
1883年(清光緒9年)美國大型角船於港外觸礁沉沒而完全堵塞烏石港河道水改向東
南流,從大坑罟南端竹安河口(打馬煙)出海,烏石港時期結束後,船隻開始從竹安河
口進入頭圍港,但規模已不如往常。烏石港時期結束,因此開始沒落。
1892年,另一場大洪水又迫改西勢大溪的河道,改道後的西勢大溪便改由廍後東港
出海。烏石港幾乎完全喪失港口功能。
1924年(日治大正十三年)8月5、6日,山洪爆發,將頭圍港完全埋沒,烏石港至
頭圍港正式畫下句點。同時頭城驛鐵路開通,失去功能的烏石港河道則演變成今日
的青雲路(台2線省道)。
1989年,鑒於宜蘭港灣不足,仍規劃列入「第二期台灣漁港建設方案」。
1991年,漁港興建工程動工。
1999年,假日觀光魚市「烏石漁港直銷中心」落成。
2001年,漁港工程完工,正式啟用。
2003年,烏石港遊客中心落成。
2004年3月,烏石港遊客中心正式啟用。
2006年,原為縣定古蹟的烏石舊港被文建會改登錄為文化景觀。
2008年10月,烏石港南堤部分開始大規模填土造陸,廢土來源:台北市捷運局。
2012年1月,昇恆昌以私人名義,用8.47億標下7123坪旅館服務區土地。
2013年3月,展悅建設以2,052,688,888元(20億五千餘萬)標下南堤29700於坪
的土地所有權。

對於蘭陽平原那個曾經以"水路"獨霸一方的年代有興趣的朋友,可參考以下書籍
小編不愛看書,但總能翻到好書。以上資料來源很多來自這二本書的匯總。

如對整個大宜蘭早期水路與航運有興趣,亦可參考: 蘭陽博物館第58期電子報

緣溪行 噶瑪蘭舊社路徑  作者:葉永韶
河道、港口與宜蘭歷史發展的關係  作者:張文義
有興趣的朋友,歡迎來阿壽伯站前店借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