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網誌清單

蘭陽第一城

頭城鎮是台灣宜蘭縣的一個鎮,位於宜蘭縣最北端,是宜蘭縣最早開發的地方,也是台灣擁有最多鐵路車站的鄉鎮,共有七個。轄有龜山島(隸龜山里)。釣魚臺列嶼在行政上劃歸頭城鎮大溪里管轄,但目前由日本沖繩縣石垣市實際控制。

歷史
頭城是開蘭第一城
頭城境內原為噶瑪蘭族活動地區,1634年西班牙人進而控制本區。1642年荷蘭軍隊使西班牙人退出臺灣,本區為「淡水地方議會區」。1662年鄭成功將荷蘭勢力逐出臺灣,1664年荷軍再度控制噶瑪蘭地區,1668年荷人在臺灣的控制告一段落。康熙年間的《諸羅縣志》與《東徵集》中皆提及蛤仔難原住民及漢人交流狀況,顯示在清初漢人即與本地原住民來往。漢人
開墾噶瑪蘭地區最著名的當屬吳沙。1787年吳沙入墾三貂角,在1796年入烏石港,開始大規模的武裝開墾,噶瑪蘭原住民與開墾漢人間的戰爭使開墾行動又退口三貂。1797年噶瑪蘭地區爆發天花疫情,吳沙將藥予原住民,原住民便供漢人土地開墾,頭圍是漢人第一個建立的開墾據點,當時是噶瑪蘭地區人口及商業之最,所以又稱「頭城」。1812年宜蘭地區設立噶瑪蘭
廳於三結街(今宜蘭市),為避免與廳治衝突而將頭城之名改為「頭圍」,並駐有縣丞。1875年噶瑪蘭廳改設宜蘭縣本區屬之。

1895年臺灣割讓,1897年日本改行政區為頭城辨務署,1898年改宜蘭辨務署頭圍支署,1900年再改宜蘭廳頭圍支廳,而至1920年臺北州宜蘭郡頭圍庄,本鎮的行政區大抵確立。1945年日本投降後初期改臺北縣宜蘭區頭圍鄉,1946年9月更名為頭城鄉,1948年再改制為頭城鎮,至今是宜蘭縣最北端的鎮。

市街
1812年(清嘉慶18年)設有縣丞後即開始規劃市街,於清道光年間便發展成雙面街市,在廳治設於宜蘭後,宜蘭成為開發據點,蘇澳方面又成為軍事重地,頭圍的交通與軍事地位不復以往。烏石港是頭城發展重要歷史,烏石港是當年宜蘭地區的集散港口,與臺灣西部、大陸沿岸港口皆有往來,烏石港與頭圍市街間有一水道相接,頭圍街道成為主要交易地點,形成兩
港間的經濟鍊。頭城老街的商行以米、雜貨輸出為大宗,1883年(清光緒9年)烏石港堵塞後頭圍市街發展曾一度停止,1885年(清光緒11年)在大坑罟南邊又有一港口形成,頭圍遂成為蘭陽北區大港。日治時期以後港口機能漸失,頭圍街道發展緩慢,但因交通地理位置,仍為區域內貨物出入重點,在鐵路開通後,基隆至宜蘭間的交通改善,卻使頭圍的交易轉至宜蘭,從中心街道變成地方性的商街,同一時間頭圍因為車站及機關的設立,商街由和平街轉移至開蘭路。於1971年(民國60年),頭城鎮的商業狀況僅次於宜蘭、羅東、蘇澳,為縣內第四,而於1976年(民國65年)的統計,已為礁溪超前,居第五位。商業區主要在城內四里,尤以開蘭路上最集中,在濱海公路開通後,有發展至青雲路的現象。除了市區外,北部以大溪里,南部以頂埔里商業較興盛,二城里因是濱海公路與北宜公路交點,成為以觀光導向的商業活動。


宜蘭土地的開發,依文獻記載,始自嘉慶元年(1796)吳沙入墾頭城算起,終於同治十三年(1863)陳輝煌拓闢溪南沿山地帶,前後歷經六十八年之久,此前有嘉慶5年(1800)載於咸豐2年(1852)陳淑軍、李祺生《噶瑪蘭廳志》的陽基八景---蘭城拱翠,石峽觀潮,平湖漁笛, 曲嶺湯泉,龍潭印月,龜嶼秋高,沙堤雪浪,濁水涵清。(即包括宜蘭與基隆)清道光五年乙酉夏(1825),署噶瑪蘭廳通判烏竹芳,選定蘭陽八景,此載於咸豐2年(1852)陳淑軍、李祺生《噶瑪蘭廳志》。

蘭陽八景:
龜山朝日,巃嶺係煙,西峰爽氣,北觀海潮,石港春帆,沙喃秋水,蘇澳蜃市,湯圍溫泉。

龜山朝日
龜山,其狀如龜,位頭城鎮東,歐美人稱為"斯梯扶",島週圍約 八公里 餘,原係兩座重複之火山,其南半因爆裂而頹塌(其火山 口猶噴出硫磺氣),只存其北半,高約三百七十尺,每當旭日初升,朝霞掩映,風景絕勝。


隆嶺夕煙
隆嶺,今屬頭城鎮大里,由大里向東北登高約 五公里 ,即與草嶺相連,每當夕陽返照,煙靄瀰漫,宛如仙境。東望太平洋,則,波光嵐影,盡入眼中。




















西峰爽氣
西峰,今屬礁溪鄉,北連柴圍後一帶,直接五峰旗山,南亙枕頭山後屏,與圳頭山相並,中有一峰特為角拔,即為西峰。



北關海潮
北關,頭城鎮梗枋附近,北通三貂嶺,南趨烏石港,為昔日全蘭咽喉。嘉慶二十四年,通判高大鏞奉准建關一座,清代派外委一員、兵員四十名駐防檢查行李,至今僅見廢墟。其下臨海洋,洪潮噴薄,蔚為壯觀。



石港春帆
烏石港,今頭城鎮港口裏,清光緒九年二月初三,美國巨型角板船駛入烏石港,觸礁船體傾側擱淺,既而船沉沙積,港口遂被淤塞。越八年,大坑罟莊南方開嘴,成為港口,仍可通舟,稱為頭城港。至民國十二年(大正十二年),頭城各坑山洪爆發,港道又被淤塞,盡變為稻田矣。



沙喃秋水
沙喃,即叭哩沙喃,今三星鄉月眉村附近,道光九年秋,總兵劉廷斌屯兵於此,沙喃秋水位於叭哩沙喃山麓,地名由番語譯漢音為叭哩沙喃,自嘉慶十四年,阿裏史平埔番族建立部落以來,道光五年設叭哩沙喃隘於月眉,光緒十二年設叭哩沙喃撫墾局,至日據時代,將喃字去掉稱為叭哩沙,屬宜蘭廳溪洲堡,並將撫墾局改為叭哩沙支廳所在。其地背倚層巒疊嶂,前臨沙溪湫磧,豁然開朗,風光雄渾。



蘇澳蜃市
即今蘇澳港,因南方澳北方澳左右環拱,當春夏間海面波平時,船舶倒影入海,反映空中,幻為樓閣,舊稱蜃市。



湯圍溫泉
即今礁溪溫泉,溫泉溫度約五十七度,是無色無臭之鹽類泉,對於患有腸胃病及神經衰弱者,常浴有奇效。



蘭陽八景的古詩:

龜山朝日
昂然勢矗海門東,十丈朝暾射背紅。
員嶠戴星高出地,咸池浴水突浮空。
山衝泖鼻開靈穴,嶼轉雞心駕曉篷。
自是醮波常五色,對看嶐嶺亦曈曨。

嶐嶺夕煙
石磴盤旋暮色蒼,引人煙景入巖疆。
輕如翠帶拖嵐起,細與晴絲掛嶂張。
幾擔歸樵尋出徑,半林棲鳥抹斜陽。
來朝拂袖登高頂,雅近鑪頭捧禦香。

北關海潮
海轉臺陽背面寬,天開巖戶扼全蘭。
百三弓勢射潮準,十裏軍聲堅壁看。
雲外樹嵌危堞小,山腰風吼怒濤寒。
憑誇水盡朝東去,且擁南關兀坐安。

西峰爽氣
入我襟懷在此間,西峰不獨一員山。
何人解向紅塵灑,對景能消白晝閒。
簾放竹猗秋水碧,欄扶花亞夕陽殷。
披衣興到餘酣處,槳打谿頭弄月還。
層層石磴繞青雲,綠樹濃陰路不分。
半面斜陽還返照,晴煙一縷碧氤氳。

石港春帆
水流天外海孤懸,幸有恩波及福泉。
港小能容舟入口,帆低不礙石多拳。
斜風撐出濤三尺,細雨收來幅十聯。
贏得人裝書畫稿,滿江都喚米家船。

沙喃秋水
一灣三十裏平沙,笑指雕題近水家。
雁起蘆邊秋漲闊,花疎蓼外夕陽斜。
溪光潤帶禾千頃,洞口流交樹八乂。
盼到月眉圍盡處,恍疑晚市聚魚蝦。

蘇澳蜃市
無端海市湧樓臺,車馬衣冠景物該。
一水暗連諸嚕嘓,半空擎出小蓬萊。
仙家總在迷茫外,世境都從變幻來。
莫便風吹南北澳,留將圖畫太陽開。

湯圍溫泉
華清今已冷香肌,別有溫泉沸四時。
十裏藍田融雪液,幾家丹井吐煙絲。
地經秋雨真浮海,人悟春風此浴沂。
好景蘭陽吟不盡,了應湯穀沁詩脾。


此外道光15年(1835)載于柯培元、李祺生《葛瑪蘭志略》也另有一民間版較少人知曉的蘭陽八景

玉峰積雪,石洞噓風,龜山朝日,鳳岫歸雲,
蘇澳連檣,石港觀潮,清溪秋月,溫泉浴雨。

而烏竹芳到達噶瑪蘭視事通判時,正是溪南土地逐漸開發之時,所以他所遊歷的八景,大多在溪北山麓及濱海一帶,對整個區域的觀光履帶形成,當然太偏頗了些,而蘭陽八景中,石港春帆已經阻塞不通停帆多年,沙喃秋水早已失去它的原貌,蘇澳蜃市目前也已經沒有多少的寧靜與安詳。

直到1953年,第一屆民選縣長 盧纘祥 先生為編纂《宜蘭縣治》,重整文獻,再四處訪幽尋勝,始將原有蘭陽八景之外,改選《新蘭陽八景》及增選《蘭陽十八勝》,平衡了全縣觀光覽勝的分佈。

新蘭陽八景:
北關海濤、龜山朝日、金面大觀、湯圍溫泉、武荖林泉、寒溪櫻花、太平雲海、蘇澳蜃市。其中金面大觀、武荖林泉、寒溪櫻花、太平雲海為新選出之八景。

小編歲歲唸:
為什麼我會放上"蘭陽八景"這句詩,現今頭城對整個宜蘭縣來說,是一個二~三級的鄉鎮。人口少又不熱鬧,很多土地不是山林就是大海,無法發展的像礁溪、宜蘭市、羅東那樣的規模。但走出鎮外...蘭陽八景裡,便有四處是在頭城鎮內。也因為是漢人開墾的第一城,所以這裡不止有豐富的人文和山海之趣。感嘆seafood、讚嘆seafood我生長於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